生昌洋服

“七十年了!”,马君超一手比五,一手比二说道,是生昌洋服的第二代掌门人,自小跟随父亲身边帮忙及学习裁缝,一晃就是七十年过去。

生昌洋服的店铺是一栋超过百年历史的战前建筑物,坐落在巴生河南岸老街「彭亨井」上。在四五十年代是彭亨井最繁盛的时代,街道两旁的店铺楼上住人,楼下开店经营生意。如今大多数老屋都已残旧和空置,仅剩少数厮守在老商店的业者和老人。

子承父业的马君超依旧居住在老店铺楼上,每天和老伴享用完早餐后就开店营业。从父亲早期在这里开店至今,五六十年不曾搬迁。同一个地方,同一栋建筑物,做同一件事,坚守着这份行业。

隨著时代变迁,传统裁缝生意无奈沦为苟延残喘的夕阳行业,83岁的马先生也开玩笑的说自己年纪已高,想‘收山’不做了。这逐渐被人遗忘的老街,见证了一时的繁华和没落。

文/ 林汇川 Daniel Lim

有你 UNI 影像制作
制片 Producer : 莫乙泽 Mok Yii Chek
统筹 Coordinator : 林汇川 Daniel Lim
摄影 Cinematographer : 林雪珊 Amelia Lim / 潘慧如 Evon Pang
剪辑 Video Editor : 林雪珊 Amelia Lim
音乐 Music : Junipers from Felt Music

COPYRIGHTS 2018 ECHINOIDEA SDN BHD

福章雕刻

一雕一刻,一刀一笔,循序渐进的将牌匾上的字形挖掘显现出来,感受各种刀法所产生的特殊韵味,讲求的是扎实的功力,热忱与执着。而这家从1936年就创立的福章雕刻就能让人接触到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且店里主要制作的传统牌匾更是一项结合了雕刻、书法、和风水的工艺。

丁伟强(53岁),是福章雕刻的第三代继承人,自幼与弟妹们在父亲身边,耳目渲染下学习雕刻,多年来练就一手好功夫,其娴熟的雕刻技法在木质书法上完全呈现出来。

在雕刻上把书法的横竖撇捺的线条和韵味表现出来,尤其“飞白”刻字难度极高,却能让牌匾上的字一个个生灵活动。刀法好比书法,掌握好字的深浅、层次及力度,就像是为木质书法注入一颗心脏,顿时活了起来。雕刻完成的后续制程也极为讲究:如牌匾上的金字是一片片金膜慢慢地镶上去。

每一块牌匾都融入了匠人对于视觉美学以及传统文化传承的执念,其鬼斧神工般精湛的雕技更是一代代匠人用心传承的最好见证。

为了让更多人能接触及学习牌匾雕刻文化,同时也让世界各地的雕刻爱好者一起分享木质雕刻的线条和韵味之美,几年前丁伟强先生把工作室隔壁的店铺顶下,筹划建起了“福章雕刻艺术馆”,好让这门艺术可以发扬光大,源远流长。

文/ 林汇川 Daniel Lim

有你 UNI 影像制作
制片 Producer : 莫乙泽 Mok Yii Chek
统筹 Coordinator : 林汇川 Daniel Lim
摄影 Cinematographer : 林雪珊 Amelia Lim / 潘慧如 Evon Pang
剪辑 Video Editor : 林雪珊 Amelia Lim
音乐 Music : Lau Tzu Ehru

COPYRIGHTS 2018 ECHINOIDEA SDN BHD

神像修复师傅:王有发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位于马六甲古城内的福成香庄,不止售卖多种的神像,同时也会看见第二代店主,手持各个工具,全神贯注地替神像进行整修,他——王有发,是本地已经难得一见的神像修复师傅。

修复神像这手艺十分讲究,过程中需要极高的耐心及专注,长时间在工作台上根据神像不同的损坏程度进行维修,短则数日;长则数星期。在复新旧神像时,保留其传统、自然、不花俏的颜色为主。王有发先生也在裂缝的地方补泥,和重新制作神像的小道具,如胡子,权杖等。让整尊神像在经过修复后焕然一新。

由于早期父亲——王建国所售卖的神像大部分从中国进口,因为气侯和运输的关系,尤其木质的神会有出现裂痕或损坏,为了不丢弃这些神像和经营成本的考量,就聘请中国神像师傅过来指导。这也促成王有发先生在年轻时便接触并开始修复神像,如今已拥有30余年的经验。他也说道这是一门非常冷门的行业,耗时耗了,在凡事求快的现在,没有年轻一辈的愿意从事这门行业。

文/ 林汇川 Daniel Lim

有你 UNI 影像制作
制片 Producer : 莫乙泽 Mok Yii Chek
统筹 Coordinator : 林汇川 Daniel Lim
摄影 Cinematographer : 林雪珊 Amelia Lim / 潘慧如 Evon Pang
剪辑 Video Editor : 潘慧如 Evon Pang
音乐 Music : Battersea Bridge from Felt Music

COPYRIGHTS 2018 ECHINOIDEA SDN BHD

挽脸

有一道谜语:“四目相看,四脚相撞。一个咬牙根,一个面皮痛”, 说的就是这种传统的美容技法——挽脸,也称开脸或绞面。挽脸可谓是自古流传下来的智慧和手艺,简单的工具就能去除脸部细毛、角质甚至粉刺,同时也能刺激脸部血液循环,让皮肤保持光滑细致。

烈日当空,绿树成荫,两张矮凳子,一卷棉线、海棠粉、发夹和梳子,张玉金一口咬着棉线的一段,右手握着另一端,左手把棉线像剪刀似的套着,形成三点相互协调地用力。张婆婆利用棉线中间交错缠绕的结,在肌肤与毛孔间一来一回,迅速把脸部汗毛和角质清除干净。这绝活让旁人目不转睛,十分敬佩。

张玉金自小在村里观看长者如何挽脸,从中自学。随着长辈们一个个离去,张婆婆年龄也渐增长,现在86岁的她已经很少替人挽脸,年轻一代也无从接手学习。掌握这门传统技艺的人数逐渐减少,实在惋惜。

文/ 林汇川 Daniel Lim

有你 UNI 影像制作
制片 Producer : 莫乙泽 Mok Yii Chek
统筹 Coordinator : 林汇川 Daniel Lim
摄影 Cinematographer : 林雪珊 Amelia Lim / 潘慧如 Evon Pang
剪辑 Video Editor : 林雪珊 Amelia Lim
音乐 Music : Mellowlands from Felt Music

COPYRIGHTS 2018 ECHINOIDEA SDN BHD

芙蓉的叮叮糖

叮,叮,叮…六十余年了这响亮的敲击声没有间断过。一辆老脚车,一把木制阳伞,一手铁锤,另一手锥子,把大盘里一大块由麦芽糖和白糖制成的坚硬的糖敲碎。这些一颗颗的就是郑金华先生这六十多年来,穿梭西马各州各地所售卖的传统手工零食:叮叮糖,又称“贵妃糖”。

今年已82岁高龄的郑金华先生除了保留传统的售卖方式,至今仍然亲自在自家后面,穿着背心披着毛巾,不急不躁的制作叮叮糖。先把麦芽糖和白糖煮上两三小时,再用大量冷水令糖浆冷却,同时不断地翻动。接着是尤其耗力的拉糖过程,必须把又烫又重的糖拉至乳白色。郑先生的手艺让人钦佩不已。

郑金华先生热心教育,经常可以在各学校义卖筹款活动中见到他的身影。其孩子郑艺光继承了这份事业,继续在西马各角落以传统的方式售卖叮叮糖,响亮的叮叮声延续不断。

文/ 林汇川 Daniel Lim

有你 UNI 影像制作
制片 Producer : 莫乙泽 Mok Yii Chek
统筹 Coordinator : 林汇川 Daniel Lim
摄影 Cinematographer : 林雪珊 Amelia Lim / 潘慧如 Evon Pang
剪辑 Video Editor : 潘慧如 Evon Pang
音乐 Music : After All That You Said from Felt Music

COPYRIGHTS 2018 ECHINOIDEA SDN BHD

务边的酱油

靠天吃饭。合德酱油第二代继承人刘柏棠先生指着院子数百个酱油老缸,然后望着天空顺口说了这句。这家位于务边(Gopeng)经营了80余年的老字号家庭式酱油园——合德酱油,开业至今已来到第三代。多年来秉持着纯正天然的传统制作方式,亲力亲为,过程耗时耗力。

一缸酱油需要在烈日底下曝晒3个月,浓稠的黑酱油更需要长达6个月。每天得掀开盖子让发酵的黄豆进行曝晒,如果天气不好或下雨则马上把盖子盖上不能碰水。遇上雨季就得比平时多晒数个星期。

合德酱油只在自家门前售卖,不外销。酱油瓶用的是回收玻璃瓶,所以也没有自家标签/牌子。多年来都是以口耳相传和好口碑的方式打响名声,吸引熟客支持和外地客上门购买。

文/ 林汇川 Daniel Lim

有你 UNI 影像制作
制片 Producer : 莫乙泽 Mok Yii Chek
统筹 Coordinator : 林汇川 Daniel Lim
摄影 Cinematographer : 林雪珊 Amelia Lim / 潘慧如 Evon Pang
剪辑 Video Editor : 潘慧如 Evon Pang
音乐 Music : Emmas Waltz from Felt Music

COPYRIGHTS 2018 ECHINOIDEA SDN BHD

文冬的豆腐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在文冬超过60年历史的海记豆腐第三代接手人,简国樑和妻子潘燕莉就是最佳写照。简国樑从父亲简万锦手上承接祖业,而“海记”则是简万锦的父亲当年创业时以自己的名字——简海,做为招牌。

身为文冬老字号的海记至今依然沿用祖辈制作豆腐的方式,每天生产新鲜的硬豆腐和水豆腐,且使用山溪水为豆腐散热,保持新鲜度和清香味。夫妻俩每天凌晨四点就准备前往巴刹开档摆卖和交货给已订购的餐饮业者。妻子潘燕莉踩着历经三代的古老三轮车载着豆腐,简国樑则骑着摩托在后头一脚踏在三轮车的一侧协助妻子前进;一脚保持自己摩托的平衡,夫妻俩一同开档也一同收档。妻子掌守档口,先生则送货给客户。

由于是家庭式小型豆腐厂每日生产的量也不多,周末才会增加产量,也依据订单而制作。在巴刹开档也很快就销售一空,要买要趁早,最好前一天打电话预订。

文/ 林汇川 Daniel Lim

有你 UNI 影像制作
制片 Producer : 莫乙泽 Mok Yii Chek
统筹 Coordinator : 林汇川 Daniel Lim
摄影 Cinematographer : 林雪珊 Amelia Lim / 潘慧如 Evon Pang
剪辑 Video Editor : 林雪珊 Amelia Lim
音乐 Music : Diving Bell from Felt Music


COPYRIGHTS 2018 ECHINOIDEA SDN BHD

劳勿的花生

粒粒皆辛苦。这家位于劳勿(Raub)的家庭式花生厂——胜荣,1948年创立至今依然采用传统木碳炒花生法,并以人手的方式制作花生。从调味、浸泡、日晒、烧炒、筛选到包装全程需要五天的时间,过程琐碎耗时,如果碰上雨季就得额外多花两、三天。

刘恩银为现时第三代掌舵人,接管着这传统花生制作的手艺。如今其孩子刘宗翰(第四代)毕业后在城里工作一段日子,决定继承家族事业好让这份手艺得以延续。见证一份手艺经一代一代的相传,像是文化的传承,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文/ 林汇川 Daniel Lim

有你 UNI 影像制作
制片 Producer : 莫乙泽 Mok Yii Chek
统筹 Coordinator : 林汇川 Daniel Lim
摄影 Cinematographer : 林雪珊 Amelia Lim / 潘慧如 Evon Pang
剪辑 Video Editor : 林雪珊 Amelia Lim
音乐 Music : Felt This Way from Felt Music

COPYRIGHTS 2018 ECHINOIDEA SDN BHD

马接峇鲁清真寺

一座由华、印裔出资兴建、具有中国风格的百年清真寺,就位于马六甲东部的马接峇鲁新村(Machap Baru),这是它的故事。

建于清朝光绪33 年(1907 年)的拿督马接亭(Datuk Machap),墙壁上的彩图蕴含着浓郁中国文化、色彩斑斓的四季花卉、花瓶。在清真寺后有座石碑《哪啅建造亭宇碑记》,记载并列出了当年凑钱兴建的中文征信录,共征得百位华、印裔的捐款。

在日军侵占时期,据说拿督马接也是村民的救命恩人。有传当时日军逮捕二十多名被指与抗日军有联系的村民,并把他们集中在拿督亭前的桥下准备斩首。焦急的家属跪求在拿督公前,祈求拿督马接显灵相救。后来传出前往行刑的军车故障,负责执行处决任务的军官也突然闹肚痛,日军宣布取消行刑,被扣押的村民当场获释。村民认定是拿督公显灵,并把当天农历八月十三日列为拿督公每年的神诞日。

文/ 邱琬婷 Yew Wan Ting

有你 UNI 影像制作
制片 Producer : 莫乙泽 Mok Yii Chek
统筹 Coordinator : 林汇川 Daniel Lim
摄影 Cinematographer : 林雪珊 Amelia Lim / 潘慧如 Evon Pang
剪辑 Video Editor : 潘慧如 Evon Pang
音乐 Music : Tenspace from Felt Music

COPYRIGHTS 2018 ECHINOIDEA SDN BHD

马接峇鲁的面包饼干

当马六甲还属于海峡殖民地时期,来自琼州(今海南)的潘先锋已在马接(Machap)落地生根,为当地人制作手搓的条状面包饼干。“琼源香”自1935年起传承四代,来到83年后的今天,已成为南马一带家喻户晓的“Roti Kok”。

第一代创办人潘先锋于1970年离世后,第二代掌舵人潘正波接下面包厂的重任,直到2000年才把管理棒子交给第三代潘家民。第四代潘在辉毕业后,也协助家族经营老字号。新鲜脆口的面包饼干配上香浓的咖啡乌,是伴随当地人成长的集体回忆。经过几十年岁月变迁,传承人仍坚守老字号屹立不倒,这坚韧的精神让每代人都能品尝上一代的人情味。

文/ 邱琬婷 Yew Wan Ting

有你 UNI 影像制作
制片 Producer : 莫乙泽 Mok Yii Chek
统筹 Coordinator : 林汇川 Daniel Lim
摄影 Cinematographer : 林雪珊 Amelia Lim / 潘慧如 Evon Pang
剪辑 Video Editor : 林雪珊 Amelia Lim
音乐 Music : Easy Day

COPYRIGHTS 2018 ECHINOIDEA SDN B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