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汉商酒楼

上午11点,林新贵叔叔准时打开新汉商酒楼的卷闸,阳光洒入半砖板双层老店屋,为室内空间增添明亮和暖意。古旧的木柜台是他驻守的堡垒,对面小圆桌上摆满啤酒瓶,里头装的并非啤酒,而是循环再利用装自家煲薏米水。阿贵叔叔将后厨制作的手工点心排列进保温蒸柜,旋即招呼陆陆续续到店就餐的食客,每桌必点招牌菜其中之一:酸辣鱼片、酸辣排骨、福州杂菜、酸辣鱼鳔汤、红糟面线、福州卤面。

霹雳州爱大华(Ayer Tawar)位於怡保与红土坎之间、毗邻实兆远,居民大多为福州籍华人,开埠百余年以来在语言和饮食习惯上依然保有原乡特色。老字号传统酒楼——新汉商坐落在大街上的一排半砖板双层店屋,与后方的一幢戏院原本属于同一名地主,建筑于大约1935年。店面原为“汉商”茶楼,于1954年易主到林新贵的父亲手中,在招牌上加个“新”字后重新开业。

林父早年从中国南来,先是落脚甘文阁做煮炒,再来到爱大华打拼,继而盘下店面,举家迁徙。当年生活条件艰苦,店内事务仰赖全家大小互相帮忙,秉持着福州人刻苦耐劳的精神,每天长时间营业。从清晨六点开始提供包子、点心、粥品,割胶工人能在劳动前填饱肚子;全天候煮炒,确保镇上居民三餐都有着落,尤其夜间不少印裔顾客堂食;深夜戏院散场时还吃得上宵夜。透过一家人的辛勤努力,新汉商生意蒸蒸日上,扩建了二楼作为宴会厅,1970-80年代期间包办各式酒席。

到了90年代,餐饮业市场崛起,竞争日趋激烈,新汉商辉煌渐褪,专注在门市生意。林父年迈退休后将酒楼交由七名儿子轮流经营,但随着第二代年事已高,有的也已离世,而重新联合经营。营业时间亦缩短,目前为早上11点至傍晚7点。如今仍活跃于店内的三名兄弟中,大哥半退休,只是偶尔回来帮忙;排行第四的林新贵负责外场兼茶水,清晨上巴刹批货,再赶回店里煲薏米水、煮饭、打理庶务;幺弟林兴銻掌勺,一同负责后厨的还有两名侄儿和几位伙计。

自从西海岸大道(WCE)开通后,过路客锐减,生意不复往昔热闹,所幸每天都会有熟客来光顾。周末假日会有吉隆坡、槟城的老饕为品尝老店老师傅煮的福州菜而来。逢年过节,游子返乡,必定前来品尝那熟悉的滋味。店后方的戏院已在廿、卅年前停业,大部分同排的店屋因年久失修而弃置,据闻政府有意回收该地段扩宽公路,律师正处理拆迁估价事宜。阿贵叔叔已年届古稀、店内众员工年龄偏大,若搬到新地点营运也有心无力,侄儿们无意接管酒楼,终有落下帷幕的可能性。

数十年如一日烹调福州风味佳肴,承载着一代代爱大华居民的味蕾记忆。新汉商酒楼内福州话的点菜声、交谈声此起彼伏,气氛亲切又温馨。亲朋好友欢聚,满桌丰盛的菜肴颜色红红彤彤,美味又喜庆。这些情景,未来或许将已不再,只能长存记忆中。

有你 UNI 影像制作
制片 Producer : 林汇川 Daniel Lim
摄影 Cinematographer : 林雪珊 Amelia Lim / 李勇乐 Michael Lerk
航拍 Drone : 林汇川 Daniel Lim
剪辑 Video Editor : 林雪珊 Amelia Lim
文案 Copywriter : 潘慧雯 Pua Hui Wen

COPYRIGHTS 2023 ECHINOIDEA SDN BHD

茨厂街的手工包点

吉隆坡市中心苏丹街(Jalan Sultan)嘉应会馆斜对面,两排双层店屋之间的巷弄扯起帆布篷,为简陋的熟食摊设备遮风挡雨。煤气蒸炉上,一屉屉以白布遮盖的包点热气氤氲,这就是德记包档。近一甲子前,这条闹市小巷里摊贩林立,有饭粥档、血蚶粉、酿豆腐、牛腩粉、云吞面、猪肠粉、蔬果档…… 随着时势转变,摊主相继搬迁、转行或退休,独留德记包档仍在原地经营。

第二代掌舵人陈锦荣与包档同于1965年出生,是道地的茨厂街人,初中毕业后便从父亲手中接过无名无招牌的包档。为纪念父亲陈秋帆(字继德)下南洋辗转奋斗,在茶楼习得包点手艺并凭此创业把九名子女拉拔长大,他采用“德记”为包档命名。

昔日茨厂街热闹非凡,店屋楼上住满多户家庭房客,趁着晚上闲暇到楼下喝茶、吃宵夜。德记包档拥有独立的水电供应,无需从毗邻的店屋挪用,晚间七点开始营业至凌晨,除了贩售多样式包子点心之外,也冲泡茶水。当时包档一片忙碌,动员六、七名兄弟姐妹互相协助,后来大家渐渐不做了,唯有陈锦荣坚持守业至今逾40年。当老街坊纷纷搬离茨厂街,陈叔叔不得不缩减产品线、调整营业时间。如今包档早上十一点开始营业至下午三点,菜单上只有叉烧包、生肉包、莲蓉包、豆沙包和糯米鸡。

创业难,守业更难。在追求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陈叔叔维持几十年一贯的做法,不聘请外劳、没任何机械,全靠双手掌控味道和品质。每日只能制作顶多500颗,采用经过多年重复喂养的老面种发酵,包子外皮略带黄色,柔软却不失嚼劲。包子馅料并非使用经由肉贩处理的绞肉,陈叔叔会挑选一整块新鲜猪肉,回摊位亲自切块,一部分用来腌制叉烧,另一部分则剁成肉糜作生肉包。他敢打包票,自己的包子能让一些需要忌口的顾客安心食用。

天未亮,陈叔叔偕同外甥梁家威及两名伙计来到摊位,开始和面、醒面、切肉、剁馅。早上九点左右,他们娴熟地捏出一颗颗馅料饱满的包子,待发酵成约莫拳头大小便可进行蒸制。中午时分,大量水蒸气从白铁皮蒸笼盖顶的出气孔中飘散,顾客接踵而至,购买新鲜出炉的包子。不少是长年捧场的熟客,也有循着古早味寻来的新顾客。陈叔叔慎重看待对古早味的坚持,只要80%的顾客能接受,就按惯例调味,不轻易调整。

陈锦荣叔叔始终留驻在闹市小巷内,婉拒投资设厂量产的邀约,选择延续社区文化及古早味。这些年来尽管没有大富大贵,过着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便足矣。随着年龄渐高,陈叔叔慢慢隐退,逐步交棒给跟了他廿余年的外甥,包档未来的走向将由梁家威决定。是继续在小巷里,抑或是跟随时代步伐搬到店铺?

有你 UNI 影像制作
制片 Producer : 林汇川 Daniel Lim
摄影 Cinematographer : 林雪珊 Amelia Lim / 李勇乐 Michael Lerk
航拍 Drone : 林汇川 Daniel Lim
剪辑 Video Editor : 李勇乐 Michael Lerk
文案 Copywriter : 潘慧雯 Pua Hui Wen

COPYRIGHTS 2023 ECHINOIDEA SDN BHD

大光五金商行

朴实无华的店铺里,高耸的木货架错落有致,看似一览无遗却又透着玄机,步上楼梯便可见复式楼结构的储藏室。林林总总的五金配件摆放得井井有条,工整地标注着分类、品牌和规格尺寸。泛黄的标签诉说着岁月如梭,马克笔的墨迹却依旧清晰。无论是资深老将或新进小鲜肉,都能快速又准确地找出顾客所需的物品。存放的货物新旧交杂,有着传统煤油喷火器、早年从欧洲进口的纯钢扳手,也有近年需求量较高的工业安全鞋和铁锤。

大光五金商行座落在茨厂街(Jalan Petaling)开端邻近指天街(Jalan Tun Tan Cheng Lock)交接处的百年双层店屋。1945年成立至今,没有华丽的装潢,只有随着货物种类愈加繁多而向上扩建的实木货架,以及自行搭建的夹层楼面,把店内辟为四个楼层。五位创店元老(分别姓苏、李、钟、金与陈)皆已作古,目前由第二代及第三代接班人打理,店内职员大多有三、四十年资历,其中还有者从股肱之臣变为合伙人。

五金行业涵盖范围广泛,从天然金属、建筑材料等“大五金”,到工具、零件等“小五金”,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鉴于五金业者有着不同的主攻市场,大五金一般设厂批发,小五金则设店零售。只有少部分如大光般两者兼做,经营门市售卖小五金之余,还另立货仓贩卖建筑工程所需的青铜箔、铅板等大五金。

大光创立初期适逢战后重建,五金市场需求火热,建筑公司下单后,创始人们得将一袋袋沉重的洋灰扛在肩上送货上门。能逐渐在茨厂街现址扎稳根基,靠的不仅是血汗劳动,也靠脑筋活泛,引进多元的五金半成品及用具。店铺地理位置虽佳,但不利于罗厘装卸货物,只得于新街场路设货仓,后来因捷运工程征地,才将货仓迁至陈秀连路。

近年来的主要顾客群从赊账交易的建筑公司转换为现金交易的外籍厂工,大光五金的老字号信誉及口碑可谓占尽优势,上门的顾客感到安心。由于存货种类颇多且复杂,前台迄今仍手写开单、记账,结合电脑系统盘点库存。部分旧货基于工艺标准变化而过时、流通缓慢,只得束之高阁,偶尔才有古董收藏家前来“寻宝”。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市场需求不断转变,营运模式也必须配合新局势。无论是负责销售采购的李展威先生,或是财务会计刘惠慈女士,在这一点上都达成了共识。未来店内事务将逐步电脑化,以尽量减低人为错误。参考借鉴其他传统五金行业成功迈入现代化经营的案例,大光必然也能办到。

凡是有人生活的地方,五金店必不可少。大光五金商行屹立茨厂街近八十年,持续经历更迭及转型,从建筑工程到日常家用多方涉略。即使处于不同的世代,合伙人与伙计们理念一致,齐心协力经营,相信未来可期。

有你 UNI 影像制作
制片 Producer : 林汇川 Daniel Lim
摄影 Cinematographer : 林雪珊 Amelia Lim / 李勇乐 Michael Lerk
航拍 Drone : 林汇川 Daniel Lim
剪辑 Video Editor : 林雪珊 Amelia Lim
文案 Copywriter : 潘慧雯 Pua Hui Wen

COPYRIGHTS 2023 ECHINOIDEA SDN BHD

做功德

锣鼓唢呐伴着诵经声环绕庄严的道场,侯府老少逾百人身穿红色孝服齐聚一堂,在五名道士的指引下持香祭拜。侯家老太太辞世三年孝满之际,阖府协力筹备数月,一举为所有往生的至亲办一场五昼夜的功德法事,卅尺高的灵厝奉祀着八名先人的灵位。

传统观念认为人气绝命终后,亡魂由冥吏牵引至地府,交由十殿阎王审查其生前所作所为,进行反思与接受审判。即使生前时常行善,难免犯下无心之过而被责以苦刑。孝子贤孙为表达慎重追远之意做功德,跟随道士诵经拜忏,化解业障,超渡先人脱离苦难。

现年六十九岁的侯金兴是侯家的主事者,他的公公从祖籍中国福建南安来到马六甲州双溪南眉(Sungai Rambai)落地生根,子孙繁衍昌盛,散居新马各地。侯金兴早年在新加坡从事建筑业,后来回到老宅定居,照顾年迈父母直到他们离世。母亲于九十三岁寿终正寝时,五代同堂玄孙绕膝,是以操办喜丧,家眷采用红色孝服。

福建人的丧葬习俗看重做功德,母亲生前亦曾提及,于是侯金兴与兄弟姐妹决定给爱热闹的母亲一场隆重的仪式。一般功德法事历时三昼夜,小型则一昼夜,而侯府选择了规模颇大的五昼夜。完整流程包括招魂、早晚各四场诵经拜忏的功课、放赦、走城、早朝、填库、普施、除灵等科仪,最后焚化灵厝并答谢天公。

主持这场功德法事的高功道士侯印展师承龙虎山正一派,授箓后法号侯罗展。虽然他才四十岁出头,入行资历却近三十年。侯印展的外曾祖父和父亲皆是道士,他自小对这行业饶有兴趣,约十岁起每逢周末假日便跟在父亲身边参与各种法事,一边帮忙一边从中学习诸如打鼓、音韵、吟唱等基本功。侯印展中二辍学后正式入行,二十岁之际便能独当一面主持中小型法事,得到父亲认可继承衣钵。

侯印展初出茅庐时,接的多为中小型法事,一般由乡亲邻里帮忙主家张罗祭品、供品、吃食等。但随着老一辈作古,社区关系不如往昔紧密,普遍上由外包承接商处理祭品、供品及外烩服务。身为道士,面对不同的主家各有需求,他尽量去配合。有时一天内需奔波两、三个道场,虽疲惫但仍怀抱热诚与责任心,力求周到地完成每一场法事。

做功德不仅是缅怀及感恩先人的法事,还能凝聚亲友之间的情感联系,延续文化礼俗的传承。妥当完成每一项科仪,对先人恪尽孝道,也引导着后辈崇德向善,方能达成功德圆满。

「招魂」
道士开通冥路,以招魂幡将先人魂魄请至堂前灵位。招魂幡上写着先人名字,垂直悬挂在细长的竹枝上,由长子或长孙负责扛,如果没有子嗣可由侄儿代劳。

「五老启途」
奏请五老天君、五方童子接引亡灵。
五老天君:
东方青帝青灵始老九炁天君
南方赤帝丹灵真老三炁天君
中央黄帝玄灵黄老一炁天君
西方白帝皓灵皇老七炁天君
北方黑帝五灵玄老五炁天君
五方童子:
东方青灵童子手执青莲花
南方金辉童子手执红莲花
西方真觉童子手执白莲花
北方开明童子手执碧莲花
中央妙光童子手执黄莲花
接引亡灵和往生神仙界

「诵经拜忏」
道士率领孝眷完成《九幽宝忏》十卷、《三元宝忏》三卷、《太上渡人经》等功课。每卷功课完毕,便扬幡宣召告慰亡灵一次。

「放赦」
道士除了唱诵、宣白,还会进行精彩表演。演出情节包括与赦官相会、央赦官前往地府颁行赦书、饲喂赦马、赦官快马加鞭抵达地府、恳请阎王赦免亡灵罪责等等。

「走城」
又称“破地狱”,源于目连救母的典故。孝眷在道士带领下绕纸扎四角城门行走,通过重重关卡后将其破开,持赦书解救出受苦的先人亡灵。

「早朝」
向道坛上众神供茶、进献致谢。

「填库」
填还库钱,依照亡者生肖偿还向库官借贷来投胎的款项。在焚烧库钱的过程中,孝眷需不断敲打铁器防止附近的无主孤魂前来抢夺。

「普施」
主家准备干粮、供品、金银纸等,抚慰无主孤魂。

「除灵」
做功德的最后一个晚上,拆除灵厝进行焚化,孝期正式结束。

有你 UNI 影像制作
制片 Producer : 林汇川 Daniel Lim
摄影 Cinematographer : 林雪珊 Amelia Lim / 潘慧如 Evon Pang / 李勇乐 Michael Lerk
航拍 Drone : 林汇川 Daniel Lim
剪辑 Video Editor : 潘慧如 Evon Pang
文案 Copywriter : 潘慧雯 Pua Hui Wen

COPYRIGHTS 2023 ECHINOIDEA SDN BHD

新古毛仙四师爷庙巡境游行

拂晓时分,新古毛(Kuala Kubu Bharu)新村内许多住户在家门前设了香案和供品,男女老少纷纷聚在路口张望。随着晨曦从云层中探出头,锣鼓鞭炮声响彻天际,逾千信众簇拥的神明巡境游行队伍从岳山仙四师爷古庙启程,迈向新古毛新村,穿梭每一条巷弄施泽祈福,再转入市区才返回庙宇,全程约七公里。沿途迎接神明的信众跪叩膜拜,祈求仙四师爷庇佑合家平安,并与游行队伍交换香火及供品。

仙四师爷庙敬奉的主神分别有三师爷(又称仙师爷)和四师爷,仙师爷为开发芙蓉的甲必丹盛明利,因战事挫败身亡后被部下设庙供奉为正神;四师爷钟炳来为叶亚来手下统军,在吉隆坡战役后辞世。叶亚来为纪念钟炳来生前协助保卫地方,因而将钟炳来与盛明利合祀,成为仙四师爷庙的祀神规制。这门客家人在南洋本土发展的祖神信仰,随着地方开拓香火陆续分布,见证各地矿镇开发到兴起。

岳山仙四师爷古庙兴建于1895年,俯瞰新古毛新村,守护境内平安。新古毛地名古称“师牙岳”,开埠初期以锡矿业和橡胶种植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约60年前,地方上曾发生某些事故,经信众请示,师爷公巡境游行镇邪除恶。后来逐渐演化成每三年举办一次,将出巡日期固定在农历二月十五,进行为期三天的建醮酬神庆典。

今届建醮理事会主席陈德春自小在新古毛长大,77岁的他参与打理庙务长达50多年,对庆典流程颇为熟悉。由于筹备工作繁杂,需提早一个月开始进行。热心信众自发前来帮忙,如打扫神台、将香炉表面打磨抛光、折金纸、整理和重新组装木制鸾轿等等。有者甚至在出巡当天凌晨三四点便到庙里烹煮素食供乩童、善信果腹。

活动中最引人瞩目的是“铁钉宝座”——椅背、座位和脚踩的位置布满锋利铁钉的木制鸾轿。距离出巡一个星期前,庙方开放让有意乘坐的乩童报名并前来掷筊,掷得最多次圣筊者担当重任。据悉早年的习俗是乩童提前到庙里过夜,临出巡前师爷公才决定附身对象,惟近年来改为掷筊以示公道。

出巡队伍由锣鼓舞狮和五雷将军打头阵开路,接着是“铁钉宝座”。本次挑大梁的乩童是61岁的叶瑞麟叔叔,只见他起乩后稳坐在“铁钉宝座”上,任凭抬轿人一路颠簸,泰然自若地挥舞着宝剑。放置香炉以及五谷、鲜花等供品的多张桌案紧随其后。

压轴登场的两抬神轿中分别坐着出巡的两尊主神金身,仙四师爷轿由清一色的男子抬着,观音菩萨轿则由全女班负责,随行的还有十几名钢针串颊的乩童和善信。运程低的信众可要求钻轿底转运,即跪在神明出巡的街道上让神轿从身上越过。

仙四师爷信仰建立在民众对生活平安顺遂、身体健康的诉求上。三年一度的巡境游行算不上大型,但在小地方里属于非常隆重的盛事。巡境游行不但使境内居民受神明庇佑,得到心灵慰藉,也能促进乡亲邻里团结,同时延续文化传承。

有你 UNI 影像制作
制片 Producer : 林汇川 Daniel Lim
摄影 Cinematographer : 林雪珊 Amelia Lim / 李勇乐 Michael Lerk
航拍 Drone : 林汇川 Daniel Lim
剪辑 Video Editor : 李勇乐 Michael Lerk
文案 Copywriter : 潘慧雯 Pua Hui Wen

COPYRIGHTS 2023 ECHINOIDEA SDN BHD

叶逢仪:《永恒的爱》玫瑰油画个展

从手扶梯踏上GMBB文创园区四楼,长型展厅里挂着数幅大型玫瑰花油画。展厅内的伸展舞台背景正中央,小巧的几朵玫瑰在金色叶子造型立体边框中娇艳绽放,结合了三原色和恰到好处的留白,右下角题着「永恒的爱」。本地知名艺术家叶逢仪以此作为主题举办玫瑰油画个展,发扬爱的力量。

逾150幅玫瑰花油画,遍布整个楼层许多大小不一的展厅里。按照美术馆的形式来布置,采用别开生面的摆设方式,甚至将多幅画作连续并排,构成一幅组合画。色彩缤纷的玫瑰盛开在各角落,分别有象征纯洁的白、悸动的粉红、热情的红、温暖的黄、梦幻的蓝等等,美丽的爱意弥漫。牵着爱人的手穿梭展厅,仿佛漫步浪漫的花园中,偶尔驻足欣赏画作时,附耳悄声对他/她说:“我爱你。” 

约莫30年前,叶逢仪老师开始为日资超市的情人节活动创作永不凋谢的玫瑰花,即使长达十几年的合作终止后仍不断积累玫瑰画作。虽向来以水墨画麻雀驰名,叶老师却选择利用与玫瑰同样源自西洋的油画作为媒介,呈现更好的表达效果。他并不追求写实,而是观察玫瑰花的生态习性及生长过程,充分了解以后再运用水墨画的构图概念和运笔勾勒出玫瑰的神韵。

叶老师的创作过程很随性,不起草稿也不用调色盘,直接将颜色挤在画布上,一气呵成绘出如野兽般狂放的鲜艳玫瑰。从漩涡式到涟漪式的造型都有,天马行空之余保留了玫瑰花的特性,使观画者一目了然。此外,画作的题名也能够引导观画者琢磨其意味,联想自身的经历,进而与画家产生共鸣。

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一件平凡的小事,能给双方带来温馨。或许因为叶老师十分重视感情,把对生活的感悟融入每一幅画中,那份真挚往往能触动观画者的心弦,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举办画展时,偶尔会遇见素昧平生的人在画前潸然泪下,在交谈中对他倾诉自己的际遇,彼此惺惺相惜而结识成为好友。

如今叶老师将届80岁,自诩为老年的过动儿,依然忘我地享受绘画的乐趣。未来他将持续举办画展,希望能有机缘巧合到遍不同州属的各个城市。一方面是向朋友们交代自己还在画画,没有停下脚步,另一方面则要以画会友,促进交流。叶老师意不在卖画或收获好评,欣赏与否皆随缘,对他而言真正的喜悦是感受到爱和鼓励,给了他永不放弃的力量。

有你 UNI 影像制作
制片 Producer : 林汇川 Daniel Lim
摄影 Cinematographer : 林雪珊 Amelia Lim / 李勇乐 Michael Lerk
航拍 Drone : 林汇川 Daniel Lim
剪辑 Video Editor : 林雪珊 Amelia Lim
文案 Copywriter : 潘慧雯 Pua Hui Wen

COPYRIGHTS 2023 ECHINOIDEA SDN BHD

美新商行

“美新商行”四字以红色正楷题在白底匾额上,蓝色栅门被缓缓推开,林俊方叔叔将五花八门的书包、鞋子挂到店门前,再支起木板将校服、文具及日用品陈列在入口处。店铺左侧挂着一幅主题为风吹稻浪的彩色蜡笔画,由林叔叔亲手绘成。他不仅是这间洋货店的业主,还是一名课外绘画教师。

历经百年风雨洗礼的双层店屋矗立在槟城北海(Butterworth, Penang)红毛井路衔接甘榜牙也路的一侧,因货柜罗厘频繁出入该路段而笼罩在一片沙尘中,令本就斑驳的建筑更显沧桑。红毛井路邻近北海港,早年是繁华的商业街,有着不少由华裔运营的布店、鞋店和洋货店。80、90年代亚洲陷入数次经济危机,业主们不堪经营纷纷搬离,印裔同胞入驻开设传统花店生意,美新商行成了硕果仅存的华裔店铺。

这间店屋陪伴林俊方叔叔走过70个年头,从学龄稚儿、少年青壮、成家立业,直到如今年过古稀。在他孩提时代,父亲于船头开设咖啡店,租下附近的店屋将一家人安顿在楼上,楼下则出租给一家理发店。他完成学业后担起长子的责任养家糊口,便听从父亲建议做起洋货生意。店铺开张适逢1969年全国戒严期间,傍晚6点开始宵禁,因此令林叔叔刻骨铭心。

创业初期资金有限,林俊方叔叔只能向批发商赊账,店内售卖的货品杂七杂八,从发油、剪刀到衣裤、鞋袜等。经营了一段时间,逐渐琢磨出销路好的货品,进而专注卖学校用品,如校服、校鞋和书包。每当临近新学年开课,父母带着孩子们现场试穿和购买校服,店内人满为患,他的弟妹都会前来帮忙。

当弟弟出国深造,林叔叔将微薄的收入汇到澳洲充作弟弟的生活费。面临拮据生活的考验,他不得不开源节流,凭卓越的绘画天赋和精湛画技开班授课。林叔叔幸运地得到当时光华小学的校长给予机会,到学校进行课外教学。他骑着脚踏车,带着彩色笔和教材,不辞辛苦奔波于店铺和校园。此外,林叔叔多次参与画展,甚至曾与国内海外的画家举办联合画展,知名度盛极一时。

林叔叔劳顿半世纪,算不上富裕但生活安逸;弟弟事业有成,如今兄弟仍会互相帮衬。随着商业步入电子化时代,网购比到实体店购物方便,林叔叔的生意大受打击。近来屋后的大树倒塌导致建筑后方破损,林叔叔与太太只好搬到女儿家住,经女儿劝说决定结束店铺营业安养天年。趁租约到期之前,他把大部分学校用品捐给光华小学,既答谢了当年校长的知遇之恩又能帮助清贫学生,店内剩余的货物清仓甩卖。

2022年12月31日,美新商行不再续租店铺,只待货物清仓后正式落下帷幕。林俊方叔叔早前因视力问题卸下了绘画教师的身份,日后将到医院进行白内障手术。庸庸碌碌大半生,日子过得安稳舒心,和太太一起享受退休生活。

有你 UNI 影像制作
制片 Producer : 林汇川 Daniel Lim
摄影 Cinematographer : 林雪珊 Amelia Lim / 潘慧如 Evon Pang / 李勇乐 Michael Lerk
航拍 Drone : 林汇川 Daniel Lim
剪辑 Video Editor : 李勇乐 Michael Lerk
文案 Copywriter : 潘慧雯 Pua Hui Wen

COPYRIGHTS 2023 ECHINOIDEA SDN BHD

北海的天公金

三十六张四开金纸对折,中部整齐地用红线束缚一起,一张的尖角往上折、另一张的尖角往下折,不出顷刻便形成一个莲花座。取红线穿过叠起的三个莲花座打结系牢,再取红纸为其束腰,莲花金就此完成。每逢农历新年期间,正月初九拜天公向神明祝寿时,需奉上一对。

正月初九是天界神階最高的玉皇大帝诞辰,俗称“天公生”、“天公诞”、“天公日”等,是闽南福建人最重视的节庆。传说古代战乱时强兵入侵福建一带,乡民们逃进一片甘蔗林躲避杀戮,直到撤军后才重返家园,而那天正好是农历初九。幸存的福建人为感谢天公庇佑,便举行隆重的敬拜仪式及丰厚的祭物,而甘蔗也成了拜天公的必需品。其他籍贯同样敬拜天公,祈福求平安,惟各地习俗略有不同。

供奉天公所用的金纸称之为“天公金”,方纸上金箔面积较一般金纸大,是神明货币中等级最高的。天公金按照传统折纸艺术折成不同形状,如元宝或莲花等等,在拜天公仪式时焚烧供神,表示虔诚敬意和谢意。早年下南洋的先辈从各自的家乡带来多种折天公金手法,常见的有贡金元宝,合并两张天公金折成的传统元宝却流传不广。

现年70岁的陈秀凤阿姨自小向母亲习得传统折天公金技巧,后来弟弟经营神料生意,她成为幕后得力助手。位于北海拉惹乌达(Raja Uda)信达花园的住宅充当仓库,屋梁上挂满的莲花金皆由陈阿姨纯手工完成。贡金元宝和传统元宝则预先折了半成品,批量装袋,待顾客买回家拜天公时自行打开,呈现完整形态。

槟城是全马华人人口最多的州属,其中又以福建人的人数居多,拜天公的习俗沿袭至今,俨然槟城人农历新年期间的重头戏。准备好祭品点香膜拜后,将各式各样的天公金堆叠如山,寓意步步高升,焚烧完毕后鸣放爆竹烟花为仪式画下句点。陈阿姨得提前一个月抽空开始折天公金,以便弟弟拿到店里贩售。即使到了正月初八仍难免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客人甚至会上门等待她将天公金折好。

忙完了农历新年这一阵,陈秀凤阿姨临近清明和中元两大祭祀节日才较为忙碌,需要动手折应节的祭祀金银纸以及准备成套的纸祭品。祭奠祖先、亡灵用的金银元宝,采用的金银纸类型和折法不同于敬拜神明,配合使用的纸祭品也因节日而异,按配套购买有效避免混淆拜错。

随着时代的改变生活节奏紧张,信仰观念变得淡薄,但只要心存敬畏感恩,自会受天公庇佑平安健康,拜天公的文化习俗持续传承。为酬谢天恩而奉的天公金,折法趋向简易化,不多人有时间或会费心学习繁复的古早折法。所幸陈阿姨不藏私折天公金的技巧,若向她请教她都会给予指导。

有你 UNI 影像制作
制片 Producer : 林汇川 Daniel Lim
摄影 Cinematographer : 林雪珊 Amelia Lim / 潘慧如 Evon Pang / 李勇乐 Michael Lerk
航拍 Drone : 林汇川 Daniel Lim
剪辑 Video Editor : 林雪珊 Amelia Lim
文案 Copywriter : 潘慧雯 Pua Hui Wen

COPYRIGHTS 2023 ECHINOIDEA SDN BHD

灵厝

高廿一尺、宽廿四尺的灵厝,仿造典型的三开间宫殿式闽南民居,建筑规模宏大,装饰精细繁复。以竹篾和纸绳扎制骨架,再用缤纷鲜艳的纸张贴糊成楼台亭阁制成,加上五光十色的灯泡点缀,整座灵厝流光溢彩。按照传统祭祀文化的观念,人死后灵魂去了地府生活,因此福建人会为逝世亲人打造舒适的住所。

福建祭祀民俗以孝为核心,后代子孙答谢父母先人养育之恩,在守孝三年期满之际请僧道打醮拜忏、做功德超度亡灵圆满。传说唐太宗曾在梦中到地府一游,回到人间后即办功德法事,助亡灵赎生前罪孽,脱离苦海升天或投生人世。除了孝敬富丽堂皇的灵厝之外,还有纸扎的金山银山、奴仆、车马轿等等,撤灵后在旷场烧化。

来自仁嘉隆的涂水兴大哥,从事纸扎行业逾四十年,专门制作灵厝和正月初九敬拜玉皇大帝诞辰时所用的天公座。他从11岁开始协助舅舅制作纸扎,掌握这门传统手艺。虽曾少年心气转行,但因徒劳无功而重拾纸扎。褪去浮躁沉淀下来,涂大哥专注制造高质量的灵厝,细节处手工精致。即使过程耗时费力,产量不高,他仍坚持让逝者住上设施一应俱全的豪华冥宅。

涂大哥制作的灵厝谨遵传统闽南民居布局,以厅堂为中心组织院落,按中轴线对称排列,多层次进深、前后左右有机衔接。院落以四面房舍围合而成:“下落”(或称“前落”)、天井、两厢和“上落”。大门左右各有一间下房,合称“下落”。“下落”之后为天井,天井两旁各有一间厢房(或称“榉头”)。过天井为主屋,中间是厅堂及后轩,其左右各有前后房四间(俗称大房、后房),是住室和起居间,合称“上落”。

灵厝的最高点是“吃风楼”/观景台,供休憩赏月。每一层楼都以带有吉祥圆满寓意的纸扎人偶装饰,如状元游街、哪吒大闹东海、八仙。此外,灵桌上还设有二十四孝典故纸扎人偶,期望先人保佑家中子孙孝顺。灵厝大门位居正中央,两侧是花园和池塘,设有拱桥及五对亭。

制作灵厝的基本功是用纸绳在竹篾之间交叉扎绑,动作看似简单,如果双手手指没协调好会绑不牢固,导致骨架坍塌。充分掌握了这门技巧后,就可以学习“打圈”筑桩柱,依照灵厝规模尺寸测量相应高度、深度,才将其立起“站柱”。接下来用白纸打底,糊上彩色纸,收好边角。做好各部分的基础构造后,用罗厘装载到道场拼接组装,再加入纸扎人偶。

近年来科技发达,涂大哥配合潮流为灵厝添上LED灯泡点缀。他并不拘泥于传统,反而十分乐意挑战创新。若有顾客向涂大哥定制独立式洋房灵厝,他可根据顾客提供的照片尽力做出仿真的作品。灵厝的尺寸需视场地条件而定,是否有足够空间允许露天焚烧。基于灵厝得费一番时日制作,然后在功德法会前到主家道场组装才算完成,涂大哥在接订单之前依农历预估交货时间,避免撞档期,毕竟他分身乏术。

即使华人迁居南洋百余年,对祖先的崇敬之心是刻在骨子里的精神印记,中华祭祀文化代代相传至今。涂水兴大哥感慨随着时代和人们观念的变迁,过去的很多习俗和仪式已呈简化,传统手艺如纸扎若后继无人,恐怕会逐渐没落。他乐观地认为如今同行之间呈良性竞争,互相推动使作品更多姿多彩,象征纸扎行业仍在进步,反之越是粗制滥造表示行业退步。

有你 UNI 影像制作
制片 Producer : 林汇川 Daniel Lim
摄影 Cinematographer : 林雪珊 Amelia Lim / 潘慧如 Evon Pang / 李勇乐 Michael Lerk
航拍 Drone : 林汇川 Daniel Lim
剪辑 Video Editor : 林雪珊 Amelia Lim
文案 Copywriter : 潘慧雯 Pua Hui Wen

COPYRIGHTS 2022 ECHINOIDEA SDN BHD

第一电子服务

电源板、主板及变压器是待解谜的关卡,螺丝刀和电烙铁是辅助的武器,铜线与各式零件是常备的道具。维修各种家用电器对周顺富和周振宏父子而言仿佛摆弄有趣的玩具,专心追求满星通关的成就感。大至电视机、扬声器,小至饭锅、熨斗,他们着手拆解并仔细检查,针对发生故障、损坏的部件进行修复或更换零件,重新组装后又能如常使用。

从巴生踏上联邦五号公路往南去,途经仁嘉隆,横跨冷岳河的高架大桥衔接万津大街。万津(Banting)是瓜拉冷岳县的主要市镇,百余年来从农耕乡村发展至工农业并重的繁华景象,如今大街上车辆川流不息。第一电子服务伫立在街边的双层店屋中,店铺前身是由周顺富的爷爷下南洋后创立的杂货店,因此店门上保留着“德协发”木雕牌匾。

周顺富叔叔从小与家人们一起住在店铺楼上,爷爷去世后杂货店由父亲接手。他念完初中三便辍学,白天到家具厂工作,晚间则到学院进修电器维修,毕业后在巴生打工六年才回到万津创业。事业开拓初期,周叔叔和父亲共用店面,同时往返附近的乡村提供上门维修服务。渐渐树立口碑后,顾客晓得把家电送来店铺维修,也会介绍给亲友。适值杂货店生意衰落,出清存货后正式转型为家电维修店。

店内的橱柜、桌子都是周叔叔用从家具厂学到的手艺自制的,在家里也一手包办设备维修。这些年来,周叔叔和妻儿一同劳作,没有请工人。原本对维修一窍不通的妻子成为他的得力助手,穿铜线、烧焊、组装电器都驾轻就熟。儿子周振宏从小耳濡目染,中学毕业后积极投入家电维修,和爸爸一起持续探索、实践并掌握新型电器的维修方法。

家电维修技师凭一技之长谋生,所收取的维修费囊括零件、材料和技师的工时,却未必盈利。周家父子事先和顾客沟通定价,双方同意后就进行维修。从拆开找问题部件到修理好,通常两三天内能够完成。如果零件不好找,需要从网上订购,则耗时更长;这还不包括购买的零件不合适的情况。有些古旧零件已停产,无法被替换,即使周顺富叔叔在维修方面颇有天赋,也束手无策。

在物资匮乏的时期,家电以稀为贵,坏了送修的费用比起换新的划算。反观当下家电已成为生活中不可少的物品,价格低廉,还享有一定的保修期限。日后若发生故障或损坏,与其花钱维修,不如直接更新换代。周叔叔感慨,东西坏了就丢是不环保的行为,修好了能用久一点,减少一些垃圾,对地球比较友好。若有顾客确定舍弃旧家电,周叔叔就会把能用的零件拆除保留,其他部分则送到资源回收中心。

真空管电视机和收音机、卡带播放机、磁带录像机已遭科技日新月异的市场淘汰,一旦丢弃以后再也买不回了。虽然有的人珍藏着它们纪念往昔情怀,却常因为年久失修而闲置着。透过维修技师的巧手化腐朽为神奇,延续它们的使用寿命,何乐而不为?

第一电子服务,宣扬着周顺富叔叔付出耐心,坚持全力以赴做到最好的精神。一家三口齐心协力,从工作中享受乐趣,生活不乏味枯燥。

有你 UNI 影像制作
制片 Producer : 林汇川 Daniel Lim
摄影 Cinematographer : 林雪珊 Amelia Lim / 潘慧如 Evon Pang / 李勇乐 Michael Lerk
航拍 Drone : 林汇川 Daniel Lim
剪辑 Video Editor : 林雪珊 Amelia Lim
文案 Copywriter : 潘慧雯 Pua Hui Wen

COPYRIGHTS 2022 ECHINOIDEA SDN B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