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面包公司

一圈圈有规则的环状凹痕,圆柱体的外皮透着金黄色光泽,「弹弓面包」因神似弹簧的外表得名。切片约半寸厚,雪白细腻的内部结构映入眼帘,伴随着一股面包的芳香,让人忍不住想要品尝。弹弓面包入口如棉絮般松软,无论是单吃或是搭配内陷都不失美味,涂上典型的咖椰和牛油,又或者夹上鸡蛋、雪糕,甚至做成汉堡别有一番风味。

座落在吉隆坡富都路(Jalan Pudu)的南方面包公司,是一家经营了六十余载的面包店,同时是半山芭一带硕果仅存的老字号,蕴含着不少人无法忘怀的儿时味蕾记忆。每当烘焙面包时,扑鼻的香味弥漫整间店铺,不时吸引了途经店外的路人。甚至有些老顾客一早便到店铺附近徘徊,等待面包出炉那一刻前来抢购。由于弹弓面包非常少见,甚至不少顾客已经忘记了曾有这样的面包存在。部分顾客偶然瞥见,恍然想起从前长辈曾买过,于是买上数条重温旧时滋味。

「弹弓面包」的形状独特,人们纷纷为它取了形象昵称:枕头面包、灯笼面包、竹筒面包等等,这都归功于特制的铸铁模具。这些模具是创办人韩灼准叔叔在英殖民时期购入,几十年来每天使用至今,极其耐用。将揉好的面团放入二连的开合模具,盖好并闩上,烘焙后打开并在桌上轻敲,成型的面包即能顺利脱模。南方面包店内仅存十来个模具,十分罕见且珍贵,它不但见证了曾经也延续该面包,让人得以品尝。

现任第二代店主韩玉妮阿姨,出身在被面包香萦绕的家族里,祖父在新加坡开设面包店,早年双亲也在祖父店内帮忙。直到1950年代中期,韩阿姨的父母以及两名合伙人来到马来西亚半山芭,选择在兴旺的巴刹路(Pasar Road)创立南方面包公司。当时所制作的面包除了采用铸铁模型制作的弹弓面包之外,有扎实的海南面包、拳头大小的白面包,和法式长棍面包等等。其中,镇店之宝的椰丝面包, 饱满的椰丝内陷采用新鲜刨下的雪白椰丝,不掺和椰糖,加上妈妈传授下来的秘方制成,广受欢迎。

早年,由于旧店铺位置邻近星光、新华,和大华三家戏院,每逢散场,面包店必定浮现人潮,前来购买海南面包充当次日早餐。60至70年代巅峰时期,店内12名员工轮流当值早班和晚班,齐心协力烘焙出一个个白白胖胖的面包。这些面包不单止陈列在店内出售,更透过流动餐车以及小贩等渠道代销,同时也供货予酒店和餐厅。在1993年,韩阿姨和丈夫刘青安叔叔从逐渐年迈的父亲手中接棒,老怀宽慰的韩先生于隔年病逝。

随后越来越多的连锁面包店进驻吉隆坡,以华丽的噱头、精美的包装,和花哨的造型设计吸引消费者。即便如此,韩阿姨和刘叔叔并不急功近利,而是专注于面包品质,坚持做出真材实料的传统滋味。一开始店内提供的面包种类不多,直到近年来才循顾客要求增加了豆沙、牛油、鸡丝,和花生等含馅料面包。目前,他们仅进行小规模的生产,一天只烘焙一次,因此每天的面包生产数量有限,尤其「弹弓面包」。

数十年来,韩阿姨和刘叔叔兢兢业业地守着南方面包公司,虽然传统经营模式已不符合时代变迁的脚步,他们仍抱着平常心应对。毕竟扩大生意规模不易,需经验、人手,和资金充足才能办到。看淡了得失,他们不强求赚得盆满钵满,而是将价格维持一贯的低廉实惠,街坊熟客自然乐意持续捧场。南方面包公司因租赁问题而在2015年从巴刹路搬迁至位于富都路,老主顾们依然轻车熟路前来光临,不曾流失。

身处车水马龙的市区内,快速的生活节奏、巨大的社会压力并没有对南方面包公司造成太严重的影响。韩阿姨和刘叔叔从容坦然地享受慢生活步伐,继续用心地制作简单朴实的传统面包。心态安好,则幸福常存。

南方面包店
Southern Bakery
03-9221 5781
No. 393, Jalan Pudu, 55200 Kuala Lumpur

文/ 潘慧雯 Pua Hui Wen

有你 UNI 影像制作
制片 Producer : 莫乙泽 Mok Yii Chek
统筹 Coordinator : 林汇川 Daniel Lim
摄影 Cinematographer : 林雪珊 Amelia Lim / 潘慧如 Evon Pang
剪辑 Video Editor : 潘慧如 Evon Pang
助理 Production Assistant : 李勇乐 Michael Lerk
音乐 Music : Atmospheric Inspiring Piano

COPYRIGHTS 2020 ECHINOIDEA SDN BHD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