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自然中就地取材,一根根细长的藤条捆成一束又一束地摆放在地上,与半制及完成的藤制品共同排列。工作空间内,八十岁的赖亚美婆婆手脚并用,细心编织着藤制品。这家位于柔佛州新邦令金(Simpang Renggam)的源春藤业,是当地藤业始祖,由赖婆婆和丈夫蔡良道经营数十载,藉此行业将一众儿女抚养长大。三年前,蔡老先生逝世后,藤厂便交由儿子蔡文和继承,复杂且大型的藤制则由店内一名拥有十数年经验的印尼籍老头手负责。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黄梨种植业被带入新邦令金,同时也衍生出不少周边行业,例如黄梨加工业、打铁、以及藤业。其中黄梨园采收时对藤制箩筐的大量需求,更带动当地藤业迅速发展。从早期的手提式藤箩演变至现今的背负式藤箩,黄梨园业者每年都订制千余只箩筐,是源春藤业的长期固定顾客。新邦令金的藤业在七、八十年代尤其兴盛,各类的藤制品工具运用在各式的行业中,广受欢迎,好比畚箕。藤制畚箕的用途广泛,除了充当生活用品,养殖业者用以挑鸡粪、建筑业则用来盛装泥土沙砾等。由于藤制成品的需求量颇高,当时镇上家家户户的妇女都在空闲时制藤,赚取补贴养家糊口。虽然后来塑料制品的普及而逐渐制取代藤制品,顾客们依然偏爱较为柔韧的藤制畚箕。
四十年前,赖婆婆夫妻俩从姐夫手中接下藤厂,当时仍从事收割橡胶的她便在午后下班了的时间里编织藤制品。没机会接受正规训练的她,会将别人制成的藤制品拆开,再慢慢研究及领悟编织的步骤,投入不少心力自学习得这项手艺。万事起头难,赖婆婆甫开始兜售藤制品时,舌干唇焦地将一个个售价一块多钱的畚箕和六块钱的箩筐卖出。付出的血汗比赚取的利润高,让她直叹入不敷出,却未曾萌生放弃的念头。她锲而不舍地努力,和丈夫共同努力,藤制品生意蒸蒸日上,甚至在高峰时期聘请了数十名员工。
蔡文和先生在双亲耳濡目染下接触藤业,习得根基。尔后,在家人的支持下,年轻时的蔡大哥与兄弟们到外地学习并开拓眼界,各自向不同的行业发展甚至自行创业,这些都归功于他们的双亲将藤业稳定经营,蔡大哥兄弟才拥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向外发展,因此蔡大哥深深感激双亲的良苦用心。随着双亲逐渐年迈,他便决定回归家族接管藤厂的生意。时代的变迁导致传统藤业已不符合当代要求,生意因而滑落,人手与需求不高,蔡大哥经营里面对种种困难,但也走过来了。重人情的蔡大哥不愿意放弃上一辈几十年攒来的客户和交情,不随意起价,只要维持不亏损也不造成客户的负担即可。双亲靠着藤业养大孩子,蔡大哥念在血浓于水的亲情,立下宏愿将父母传授的宝贵经验和知识发扬光大,将藤制品从用品类转型成装饰品,让后人依然能够欣赏并接触藤制品。
在新邦令金发展历史的轨迹中,黄梨种植业与藤业相互缠绕,在劳动者汗水的灌溉下,交织出一片瑰丽的天空。对已故父亲的思念,如藤蔓般牵绊,蔡大哥以一颗感恩的心,反哺双亲的养育之恩,坚持不让父母对藤业付出的心血就此断了传承。
文/ 潘慧雯 Pua Hui Wen
有你 UNI 影像制作
制片 Producer : 莫乙泽 Mok Yii Chek
统筹 Coordinator : 林汇川 Daniel Lim
摄影 Cinematographer : 林雪珊 Amelia Lim / 潘慧如 Evon Pang
剪辑 Video Editor : 潘慧如 Evon Pang
助理 Production Assistant : 李勇乐 Michael Lerk
音乐 Music : Morning Dew from SerenityStudio – Youtube
COPYRIGHTS 2020 ECHINOIDEA SDN B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