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津的姜

享有“姜之乡”美誉的——万津(Banting),其土地肥沃、土质松软,种出来的姜肉鲜嫩脆嫩,口感极佳。目前约有1400亩土地被开发成为姜园,多达百余名农民耕种,已然成为瓜拉冷岳县(Kuala Langat District)最大面积且集中种植的姜园。瓜冷县因为拥有不易吸热的黑泥土壤,适合种植各式蔬果,所以境内许多乡镇都以种植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其中,仁嘉隆(Jenjarom)更是把姜列为该村的4宝之一,只可惜基于仁嘉隆适合种植的芭地逐渐减少、土质退化、空气污染等因素导致收成逐渐不理想,姜的产量逐渐零落,仅剩少数农民仍坚持种植。

姜的收成分为两个阶段:约5个月半就可以采收的子姜(嫩姜);和8至10个月才采收老姜。由于姜的种植具有较高风险和挑战,尤其天气,因此老姜的价格相对较高,但子姜的需求强劲。闻名的文冬老姜售价每公斤可达15至20令吉;子姜则介于4至5令吉。相较于其他地区的姜园,万津致力在子姜的种植,产量高,销路广,供应全马市场高达70%,甚至远销海外。万津除了盛产子姜,同时也出产深受友族同胞欢迎的南姜及黄姜,各自有不同的风味和用途。子姜适用于烹煮鸡肉、鱼肉,制成姜丝更是脆嫩。微辛的南姜用途最广泛,适合烹煮牛肉、猪肉、羊肉、鸭肉、制作沙爹酱,甚至提萃成香水。黄姜在提香之余也提色,多用于煮饭和咖喱。

今年77岁的陈华山大叔,是万津资深的姜农之一,每日的作息便是往返芭园与住家之间,天未亮便到园地里劳作,午间休憩一小时后又继续工作至傍晚,乐此不疲。陈大叔自12岁开始随父亲到园地协助耕种蔬菜,长大后凭着自己敏锐的思维和刻苦的努力,引进了相较于其他蔬菜更高收成的姜,到自己的园地种植。平均一吨姜苗可以采收7、8吨,收成不好时至少也有3、4吨,足以糊口。已步入高龄的陈大叔与姜为伍数十年载,对于姜的种植有着深入的了解。他藉着有效的管理规划,逐渐将原有的2英亩园地扩展至几十英亩,聘请了十多名工人在园地里帮忙,更是栽种了大批姜苗。姜苗的种类有印尼、沙巴、辽国及越南四国之分,其中以沙巴姜苗最受万津姜农喜爱,除了种出的姜味道较为香辣之外,也少病容易照顾。

天气在生姜种植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雨量不足或过多都直接影响姜的收成,尤其酷热干旱将导致姜发育不良甚至枯萎。除此之外,轮耕法也十分重要,这样可对土地的养分进行可持续的管理和改善土壤的结构。因此,当姜收成后,该土地则轮流种植其他农作物,如玉米、香蕉、番薯、木薯,直到翻了三、四遍后,才重新栽种姜。唯一的例外便是南姜,可以持续种植三、四年才需要轮耕。从高空俯视,万津芭园一片片呈长方形的种植地里种满不同类型的作物。

由于万津的每块园地皆属于不同的地主或农民开垦或拥有,该土地能栽种的农作物也较为固定,为了确保农民的权益,雪州滨海区菜农公会的角色举足轻重。每当雨季耕地淹水需找人疏通、或菜农面对耕种地段问题等,都可以通过公会向相关政府部门打交道,达成积极的解决方案。该公会200多名会员团结一致,相互扶持,在实验性耕种阶段互相交流讯息以及心得,收成时也齐心应对共同的传销商,洽谈出统一的批发价格。

面朝“黑”土背朝天,滴汗入土苦作甜。万津芭园一望无垠的种植地里,陈华山一家五兄弟和儿子皆从事种植业;以及,雪兰莪州滨海区菜农公会200多位成员,没有血缘关系却犹如兄弟般密切,齐心协力“姜”本求利。

文/ 潘慧雯 Pua Hui Wen

有你 UNI 影像制作
制片 Producer : 莫乙泽 Mok Yii Chek
统筹 Coordinator : 林汇川 Daniel Lim
摄影 Cinematographer : 林雪珊 Amelia Lim / 潘慧如 Evon Pang
航拍 Drone : 林汇川 Daniel Lim
剪辑 Video Editor : 潘慧如 Evon Pang
助理 Production Assistant : 李勇乐 Michael Lerk
音乐 Music : Wedding Film from AShamaluevMusic – YouTube

COPYRIGHTS 2020 ECHINOIDEA SDN BHD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