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斑斓的风筝在清风吹拂中,恣意翱翔于蓝天白云间,点缀周末午后的闲暇时光。一群风筝爱好者不分年龄、种族或国籍,齐聚仁嘉隆(Jenjarom)住宅花园中央的草场上,在惬意的凉风下享受这项传统娱乐活动。个别好手会带上自制的风筝,以创意美观的造型争奇斗艳,并展示其良好的飞行性能。
两位年过五旬的业余爱好者,洪连胜和洪强,对漫天飞舞的风筝从兴趣盎然升华为创作,活跃在仁嘉隆草场已三、四十年。年少时透过购买他人制作的风筝进行拆解和研究,在模仿与不断改进中渐渐自学成才。出自他们巧手的作品有翩翩展翅的小鸟、蝴蝶和本土特色的月亮风筝(Wau)。他们早年鲜有交集,迟来的缘分使他们几乎年届退休才一见如故,有空便相互串门交流风筝制作心得。
风筝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竹条、线绳、白纸、浆糊;寥寥四种材料,流程看似简单,实际制作却非常考验手艺。选择韧性较强的成熟竹子,剖开后自然风干长达三个月。将完全干透的竹子去皮,裁切成条状,根据所作风筝的大小锯成需要的长度。接下来是最关键的步骤——削竹,即用刀刃将竹条慢慢削至适当的宽度,厚薄均匀。削出来的厚薄度决定了竹条可以弯出多大的弧度。要怎样保持竹条的弧度和弹性而不断裂,只能在削竹的过程中凭肉眼观察和触感去调整,从中累积经验,因此最耗费时间、精力与耐心。
准备好竹条后,便开始制作风筝骨架,可依个人喜好做成任意形状,但必须确保左右对称、头尾重量平衡。用线绳绑扎好风筝骨架后,轻轻刷上浆糊,压上白纸(近年已换成防水的白色塑料纸)固定,并密切留意纸张是否平整、松紧一致。待浆糊干燥后裁去边缘多余的部分,风筝总算大功告成,可以拎到户外试飞了。只要风筝的左右吃风面积相当,便能平稳飞行不打转。不同的风筝受风后会产生不同的弧面,决定了它适宜在何等风力强度下放飞。
放风筝没有太花哨的技巧,只需选择适合而且可以配合风速的风筝,迎着风向即能顺利腾空。若是大型风筝则需两人协力放飞,一人迎风拿着风筝站定,另一人拉着线轴逆风跑一小段路,感觉线已绷紧了才请同伴松手。当风筝上升到高空中,气流相对稳定,风筝就会在空中保持漂浮姿态。收风筝时,顺着风势走向风筝,边走边收线,让风筝缓缓降落并收回手中,防止风筝因急坠而损坏。
龙形风筝在马来西亚非常少见,仁嘉隆的风筝爱好者们偶然学会制作,得以展现“飞龙在天”、“神龙摆尾”等壮观景象。龙形风筝由一颗立体龙头、八十节龙身和一节龙尾相连,整体长度逾百尺,动员至少三人才能放飞。龙头制作工艺繁琐,因不具飞行能力所以必须尽量轻盈,以便借助龙身将其托上空中。不仅如此,要做出八十只大小一致的圆形风筝充当龙身,甚是挑战眼力和耐心。
“鸢飞蝶舞喜翩翩, 远近随心一线牵”。一根纤细的线牵引着空中飞扬的风筝,同时联系着地面上的人。志同道合所以相聚甚欢,凭一腔热爱潜心钻研;当亲手制作的风筝冉冉升起,他们脸上绽放自豪的笑容。即使时移事易,对现代人而言传统玩具不如手机游戏有吸引力,洪连胜和洪强很乐意分享及指点新手,希望制作风筝的工艺继续流传。
文/ 潘慧雯 Pua Hui Wen
有你 UNI 影像制作
制片 Producer : 林汇川 Daniel Lim
摄影 Cinematographer : 林雪珊 Amelia Lim / 潘慧如 Evon Pang / 李勇乐 Michael Lerk
航拍 Drone : 林汇川 Daniel Lim
剪辑 Video Editor : 林雪珊 Amelia Lim
文案 Copywriter : 潘慧雯 Pua Hui Wen
COPYRIGHTS 2022 ECHINOIDEA SDN B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