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一艺 磨砺生光 | 茨厂街的磨剪刀匠

“每把剪刀都有一颗心脏,你可知道?” 周汉明叔叔指了指连接两片刀刃的螺丝。这颗不会跳动的心脏,是影响咬合力的关键部位,让剪刀的两片刀刃既不至于太松而晃动,又不会因为太紧而无法剪切。锋利的刀刃能够轻松地剪切物体,不锋利的刀刃则剪切力不集中,剪不断或者干脆夹住被剪物体。这时候,就得打磨刀刃,让它重新变得锋利。

今年75岁的周叔叔磨剪刀逾半个世纪,依然精神矍铄,眼神明亮而锐利。首先,他仔细检查剪刀的磨损情况。用工具将螺丝拧松、拆开后,清除剪刀全身上下的污渍和锈斑。先用电动砂轮进行凹磨,再分别用粗和细的磨刀石打磨刀刃、抛光。接着是清洁并润滑,然后一点一点地拧紧螺丝,让剪刀的两片刀刃达到理想的咬合度。

除了剪刀以外,周叔叔也打磨多种利器,客户来自全国各地,主要从事特定需依赖刀剪工具谋生的行业,如裁缝、理发师和厨师。他们往往会投资高品质的工具,用得越久越趁手,即使刀刃钝化了,也不会丢弃或买新的取而代之。有的会登门拜访周叔叔,有的则快递邮寄,只求让他们的宝刀锋利如新。其中最难磨的当属剃刀,因为刀刃只有一面,必须达到刃口平衡。

周叔叔出生于槟城的一个磨刀剪家族,父亲从中国南下创立「兴利车剪有限公司」,并将技艺传授予孩子们。初入行时,周叔叔通过不断实践,甚至免费替街坊邻里磨刀剪,练成复旧如新的精湛技艺。由于家庭成员颇多,为谋求更好的发展,他背井离乡到吉隆坡自力更生。

1980年代刚落成的柏屏大厦(Bangunan Pak Peng),13层高的建筑物综合商铺与办公楼,在茨厂街(Petaling Street)二至四层楼高的店屋中鹤立鸡群。当时大厦生意非常兴旺,底层店铺全数租予裁缝铺、金铺、旅行社。周叔叔只租得到一楼的店面,延用父亲的招牌,成立「兴利车剪贸易公司」。

店铺的橱窗内陈列理发工具,后方则隔出一个狭小的工作室,里头灯光明亮,有不少工具和磨刀石。创业初期,周叔叔聘请店员负责销售理发用品,销售团队开着三、四台货车走遍雪隆区,他自己则专注于磨剪刀。后来伙计们陆续为了追求个人目标而离职,徒留他在店里每日与剪刀对话。

40多年来,周叔叔坚持准时上下班,并交出令自己和顾客都满意的成品。他采取预约制,不接急单,因为需要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以达到最佳效果。他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收取的费用虽然偏高,但有着一分钱一分货的品质保证,累积不少回头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即使科技再发达,刀剪工具不可或缺,然而目前在茨厂街内,如周叔叔般匠心打磨的手艺人已屈指可数。

有你 UNI 影像制作
制片 Producer : 林汇川 Daniel Lim
摄影 Cinematographer : 林雪珊 Amelia Lim / 李勇乐 Michael Lerk
航拍 Drone : 林汇川 Daniel Lim
剪辑 Video Editor : 李勇乐 Michael Lerk
文案 Copywriter : 潘慧雯 Pua Hui Wen

COPYRIGHTS 2025 ECHINOIDEA SDN BHD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