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炉了!” 揭开蒸笼盖,热气迎面扑来。柴火的烟气加上骤然从锅内释放出的水蒸气形成一片白烟缭绕,弥漫着糯米和糖的香甜。新鲜出炉的年糕表面呈深棕色,内里色泽金黄,香滑绵软。用一根筷子搅动,卷起一团,不顾滚烫的温度,迫不及待地尝一口,甜而不腻,唇齿留香。
年糕是最具代表性的农历新年必备食品,用于祭祀或亲友间赠礼,旧时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趁年前自制。客家人称年糕为“大笼糍”,因其使用直径约一尺的竹篮作为容器。竹篮里铺垫一层洗净烤软的芭蕉叶,将糯米磨成浆,加入相等分量的糖搅拌均匀后,倒入竹篮,放进大镬中蒸制,耗时长达十八至二十多个小时。出炉后放凉,切成长条,与其他应节礼品一起放到箩格中,拎回娘家或向亲友拜年。
现年49岁的林瑞麟,是祖籍中国南方河西村的客家人,其家族下南洋算起已第四代,于吉隆坡甲洞土生土长。因其母亲承袭了外婆(祖籍梅县嘉应)和婆婆(来自河西)的糕点制作手艺,于70至90年代在甲洞新村从事糕点制作与批发,他自懂事以来放学回家就打下手。每逢农历新年前一个月开始制作年糕,他年少时总会熬夜帮母亲看顾炉火,在必要时添柴加水。耳濡目染之下,他掌握了制作年糕的技巧。
目前从事微型盆景制作的林大哥经常参加市集,适逢以农历新年为主题的「有你市集 18.0 – 福有你」,他决定把成长经历中的年味体验带到市集里,复刻过程繁琐的传统年糕制作,呈现原汁原味的大笼糍。林大哥对一切材料讲究天然,烧火的柴采用未经化学处理的橡胶木和相思木,盛放年糕的容器改用蜜竹的竹筒,同样以芭蕉叶作为铺垫。年糕糊有别于市面上用现成的糯米粉和白糖,林大哥依旧用糯米浸泡隔夜后磨成浆,加上富含营养和矿物质的原蔗糖制成。
架柴生火,用红砖搭建一座简易炉灶,对林大哥而言仿佛刻在肌肉里的记忆。将铸铁大镬内的水煮沸,锅内排列几片木板充当隔层,放好一个个装着年糕糊的竹筒后盖上。蒸煮期间须注意保持旺盛的火势,在多变的天气下不能让柴火熄灭。历经八至十二个小时的熬煮,糯米浆和蔗糖充分融合,并产生焦糖化反应,竹筒和蕉叶的香气也渗透进年糕里。趁热吃固然香甜,放凉之后,味道的层次感更丰富。
林大哥独挑大梁现场制作年糕,为求尽善尽美,重新向母亲请教,并捎带儿子帮忙,让他透过实践学习。传统大笼糍制作承袭四代,不仅让一家人更紧密相连,也是年味的延续,智慧和文化的传承。
有你 UNI 影像制作
制片 Producer : 林汇川 Daniel Lim
摄影 Cinematographer : 林雪珊 Amelia Lim / 李勇乐 Michael Lerk
航拍 Drone : 林汇川 Daniel Lim
剪辑 Video Editor : 李勇乐 Michael Lerk
文案 Copywriter : 潘慧雯 Pua Hui Wen
COPYRIGHTS 2025 ECHINOIDEA SDN BHD